水槎乡组织乡村干部外出学习 助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 招商动态 |2018-03-18
“这次外出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原来扶贫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完全想象不到旅游扶贫竟然可以做得这么好。”水槎乡东沔村书记黄景茂在参观井冈山柏露乡鹭鸣湖景区时激动地说道。
为了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紧密结合,2018年3月16日,水槎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先后来到井冈山柏露乡鹭鸣湖景区、茅坪乡坝上村、大陇镇案山村以及泰和县苏溪镇滩尾、旗山村参观学习,悉心听取当地乡村干部分享包括引进龙头企业、村民参与入股等方面的旅游扶贫经验。
第一站:鹭鸣湖景区
此次参观学习的第一站是井冈山柏露乡鹭鸣湖景区。
据了解,位于井冈山市柏露乡长富桥村的鹭鸣湖景区,是井冈山柏露红色体验小镇的子项目,是全市28个重点项目之一,投资5000万元。鹭鸣湖景区集民宿、共享农庄、餐饮、水上乐园、自行车休闲骑行道、田园观光、农业采摘休闲、稻田养虾、漂流、帐篷露营和青少年研学为一体,是井冈山市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井冈山鹭鸣湖景区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西省井冈山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投资主体投资兴建的项目。该景区扩大了鹭鸣湖湖面,放养白鹭,打造鹭鸣湖,并对鹭鸣湖一侧的荒田进行改造,建设设备齐全、场地适合的房车露营地,帐篷营地,满足游客在户外住宿的基本需求,感受野宿风情。在鹭鸣湖一侧设置了篝火广场,广场中心搭建了代表当地风俗的烧瓦塔,夜晚进行篝火表演。篝火广场对面建设了一个游泳池和一个休闲静吧,鹭鸣湖山边修建了一条自行车骑行道供游客户外运动。
在柏露乡长富桥村坳下组租用3栋空置民房改造成民宿,在山脚下修建了2栋北欧风情的木屋,井冈山鹭鸣湖农庄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和村民采取“共享+互补”的新模式,公司与4户村民签订“共享农庄”合作协议,农户占股49%,收益按双方各占50%的比例分红,农民以土地、闲置住房入股成为股东,实现快速增收。
景区成立了柏露乡长富桥村旅游协会,制定了详细的业态管理办法,把鹭鸣湖景区内的餐饮、早餐夜宵、米酒、小吃(含豆腐脑、凉水、南瓜饼等)、种养业等旅游服务产业,形成了有序的管理机制。经营主体都是鹭鸣湖景区居民,带动了长富桥村村民及周边村民发展经济,让村民得到实惠。
第二站:坝上村
坝上村位于茅坪乡境内,与柏露乡交接,和水槎乡地形相似,且同时接受了国家第三方评估,因此被选为此次学习的第二站。
据了解,全村辖坝上、滩头、杨亚、黄泥山、洋桥湖、牛亚陂6个村民小组,属“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163户635人,党员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92人(红卡户7户21人,蓝卡户24户53人,黄卡户5户18人)。现有耕地396亩,林地7800余亩,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境内有步云山红军练兵场、红四军军部等革命旧址,象山庵、白云寺和项王祠等古迹寺庙,更有井冈英才——袁文才烈士墓。
坝上村大力推行旅游扶贫,通过深度挖掘该村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把红色旧居旧址群打造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生动的实践阵地。以团中央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落户为契机,巧借外力,做响品牌,以红色旅游助推精准脱贫。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结合消灭撂荒土地,发展致富产业,强化产业格局,建立了40亩的黄桃种植试验区,积极吸纳群众入股产业,已为贫困户发放股权证。积极发展娃娃鱼养殖,大力推进安居扶贫,扎实开展消灭危旧土坯房,目前全村危旧土坯房已全部改造完成。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改水改厕改路实现全覆盖,着力实施坝上、滩头、洋桥湖整村推进项目,翻修了西楚项王祠,制作了6幅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大型壁画。
强化党支部核心作用,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完成村部改造提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在“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离退老同志)中推选成立村庄整治理事会,强化了资金使用、工程进度、质量的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至2016年底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65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2017年1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
第三站:案山村
大陇村是此次学习在井冈山的最后一站,是文艺青年的好去处。
井冈山市大陇镇大陇村雄居黄洋界脚下,大陇镇的西北方向,西与葛田乡的葛田村相连,北与茅坪乡的马源及大坪村毗邻,东和南分别与本镇的桥林、中村及瑶背村相邻。学校、医院、派出所、财政所等十数家镇直单位坐落在辖区之内,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大陇村全村辖2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个移民小区;共有住户480多户,人口2200余人;现有党员51人,村两委干部7人,村民组长13人;有耕地1106亩,林地9876亩。
当年毛泽东和朱德胜利会师后,在大陇村朱屋的朱家祠堂对袁文才、王佐的部队进行升编,正式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及封锁,毛泽东于1928年5月28日亲手在大陇街开办了第一个红色圩场,当时,毛泽东在大陇所居住的大店,就是红军的军需物质仓库和中转站,红军挑粮上井冈山就从这里出发。
近年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开发了白茶种植基地500余亩,黄桃种植200余亩,莲花种植130余亩及水产养殖110余亩。2015年,引进广东客商蔡春风等在大陇村落户,注册成立了井冈山陇上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大陇村案山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山水田园度假村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面积1500亩,由四季水果和水产品种养示范区、精品民宿度假区、乡村民俗旅游体验区三大功能区组成,现项目一期建设已完工并开始接待游客,反响及成效明显。
第四站:滩尾
作为泰和本土的旅游景区,苏溪滩尾确实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滩尾自然村位于苏溪镇模山村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蜀水环村而过,树木葱郁,环境优美。清光绪年问,郭命桦从墈上村迁来,建设在沙滩尾端,又称新滩尾,含村老滩尾、宋家,全村共50户220人。
该村按照省级4A级乡村旅游村点标准打造,项目分两期建设,总规划面积300亩,其中一期占地100余亩,主要以“牧歌滩尾”为建设理念,以开展“河长制”为契机全面治理蜀水河流域苏溪段,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樟树林、青草地、清澈的河水、平缓的沙滩及随处可见悠然自得的牛,致力打造成集童趣体验,亲水休闲、露营度假、果蔬采摘等特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村落。景区主要包含“一心一道六区”:游客服务中心、林中栈道、萌宠 孩童区、亲水望月区,水岸沙滩区、香草露营区、健身活动区、果蔬采摘区等建设,牧歌滩尾的建设,与芦子洲、旗山、塘登等景点串点成线,成为蜀水河乡村生态旅游带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五站:旗山村
苏溪旗山村,以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具有井冈特色魅力的美丽宜居乡村。旗山,是一杆猎猎飘扬的旗,飘扬在赣中南,飘扬在人们眼中,也飘扬在人们的心中。
旗山村注重村庄规划与节点详规相街接,彰显了整体美与个性美,突出“整洁美丽 超过,全村65户,210人宜居”的定位,依托旗山村自然生态环境,规划并建成了长环村路,打通了村庄所有断头路,结合村庄人文,历史,产业,村庄布局,匹配地规划建设了休闲亭、休闭场,文化景观墙,《田教授》雕塑,忠孝节义文化,本土作家撰写的《旗山记》,为新村增彩添色,在整体规划的同时,做好施工节点的详规,关注村点内一路一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沟一塘等细节施工,最大限度遵循自然,使建筑色调与村庄环境相匹配,如用易卵石砌水沟,铺设仿青石板水泥路。为了使规划设计既大气,又接地气获得群众的支持,理事会“两上两下”征求意见,修改规划设计,最终使规划设计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蓝图变为现实。
旗山注重发展产业和培育电商相促进,彰显特色产业与电商新业态。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百合,杨小二六蜜桔,井冈蜜柚、优质稻等产业,做到保护环境与产业致富统一推进,大力打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互联网+”销售新模式,加快发展农电商新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成了近400多平方米的村级电商服务点,帮助农户网销杨小二六,百合、乌鸡、优质稻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每天100余订单,月销售颗达 10万元。
近年来,水槎乡党委转思路、谋发展,坚持“以学促思,以学促干,以学促进”,引导乡村干部解放思想,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