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未来何去何从?
| 招商动态 |2018-10-17
作为一个红安人,或者一个已经在武汉买房生活的红安人,本不该把太多心思放在红安的未来上,因为他和我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红安人来说,红安未来的发展,从感情上讲,希望红安未来越来越好。
红安近些年的发展,主要是县域南部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的发展。武麻高速和红安西站(沪汉蓉高速铁路-合武客运专线)的修建,使红安停滞近20年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红安南部新城的建设,既是吴海涛书记的英明决策,也是红安西站拖来的。没有红安西,觅儿和八里那片岗地至今还是麻岩裸露。没有武麻高速公路的永佳河出口,永河不可能有人来投资建厂,也不可能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苗圃园基地。红安的发展其实得利于近几年的交通红利。
但从目前来看,红安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湖北规划的沿江高铁直接从麻城到武汉,跨越红安,京九高铁这条关键线络在红安设站的希望几乎渺茫。虽然武汉有规划到红安的城市轨道交通,但本人一直以为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轨道交通一般是市域交通,不大可能跨市域。从管理上来说本就是障碍,再次,红安属于黄冈管辖,黄冈并不希望红安和武汉的经济联系过近而消弱黄冈对红安的驾驭力,红安每次脱黄入汉都宣告失败便是例子。
在交通建设乏力的情况下,红安的发展似乎只有一条路,脱黄入汉,如果实现,武汉的轨道交通延伸至红安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但红安脱黄入汉可能性极其低下,几乎不可能。因为黄冈市域整体经济力弱小,不可能放弃一个红安,而让自己的GDP缩水。同时武汉作为湖北省会,也不可能接受红安为其成员,因为红安北部链接着河南,湖北省是不大允许省会城市和外省接壤的。
那么红安唯一的路只有并入麻城。红安并入麻城看起来是唯一的选择,实则是一种走历史倒退之路。红麻本一家,但为什么要分家。这是历史和地理决定的,我们看红安和周边县市的联系就可以看出端倪。红安和孝感的大悟、河南的新县、武汉的新洲和黄陂经济联系均十分紧密,特别是和武汉的联系紧密,打开google地图便可略知一二;红安和大悟之间联系看看上新集和河口便知一二;红安和新县的联系则因为同属倒水水系也联系非常紧密;红安和武汉的联系自不必说,红安是大别山丘陵地区向武汉的江汉平原湖区过渡地带,从红安到武汉无山川阻隔,自然经济联系紧密。但唯独红安和麻城阻隔了一个大大的山脉,大别山自北部延伸出一条海拔400-500米的山脉,山体陡峭异常。在这条山脉之间还隔着尾巴斗山和浮桥河水库,当然现在的交通技术完全可以穿越。但地理的障碍,影响地域文化经济连接障碍,红安几乎和麻城没有经济联系。很少有红安人跑到麻城买房子,也很少有麻城人跑到红安来置业,反观红安和周边其他县市的联系,大悟吕王、河口等地在红安县城买房的却很多,新县在红安县城酒店打工的也不少,所以如果红安并入麻城那就是打当初明朝皇帝的脸,打户部尚书耿定向的脸(因为当时脱麻建县是耿定向向朝廷提出来的。因此,耿定向被誉为“红安之父”,没有他,红安不可能建县)。
红安要生存,并入武汉是上策,维持黄冈管辖现状是中策,并入麻城是开历史倒车,是骂红安的老祖宗,是红安的罪人,不管是谁,推动这件事,都是在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行政区划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黄冈不可能对红安有多大的政策性扶持,维持和黄冈的联系,不阻扰红安发展就可以。红安未来要发展必须要紧紧抱住武汉这棵大树不放,努力融合到武汉的城市圈中去。
红安的发展相对于周边县市来说,有很多劣势,其中主要是行政区域不大,人口基数小。人口是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人口少,发展经济会受很多制约,红安的人口少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红安清末民初有48万人,其实并不算人口小县。按当时的人口基数,全国4亿人,建国后到现在红安的人口应该最低为90万才算正常。但截止2017年,红安县总人口70万人左右,这其实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大革命时期,红安有14万烈士牺牲,加之因战乱造成人口损失和迁移,红安大革命时损失人口约20万人。
其二,建国后红安划出了约400平方公里行政版图于大悟县和河南新县,划出的土地连带人口,红安人口至少又少了约10万人,也就是说,建国时红安人口实则只有不到20万人的人口基数。
其三,红安常年经济不景气,政府部分把计划生育工作当成核心工作来抓,造成了红安人口出生率不足,人口老岭化严重。
其四,城市化进程,红安因为离武汉较近的缘故,很多红安人跑到武汉买房,现在在武汉最南端的江夏区最多,红安方言甚至也变成了江夏“官方方言”之一。以红安太平桥镇为例,太平桥镇建镇之初人口有3.2万人,现在10年过去了,太平桥镇人口不增反减,只有2.5万人。那7000人去哪里了?
红安未来何去何从?有以下几个规划建议可作参考:
1.依靠本地人吸引外地人。红安要发展必须留住本地人来吸引外地人。人既能创造财富又能消费财富,一创一消之间的经济活动才能使经济增长。因此红安一定要想方设法在人上面做文章。
2.依靠交通吸引人。交通与人的关系是:人流大,吸引交通,交通发达吸引人流。反之,交通落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人流小,交通绕道走。周口曾经是河南有名的河码头,曾经非常繁荣,袁世凯就是周口人。后来通了京汉铁路,周口衰败,漯河繁荣,曾经河南最发达的周口,如今是河南最落后的地区。红安要发展,要发扬20年前红安人的精神,在国家道路绕道走的情况下,不能自暴自弃,要勒紧裤腰带修路。特别是通往武汉的道路,一定要修,提高等级,吸引人流和物流。例如:宁乡将原来到长沙城区的高速公路直接改为免费公路,公路沿线吸引大批长沙企业入驻。
3.依靠城吸引人。不怕鬼城,就怕没有城。人类的城市,就如同鸟类的巢穴,有巢穴还怕鸟不来下蛋。当近世界废弃的城市都是资源性矿业城市,红安作为离武汉较近的县市,根本无需担心有城无人。我把房子给你住,象征性收点费用,你住不住?我建那么大工业园,我把厂房低价租给你,你干不干?只要你来了,你的机器进来了,你就要生存,要生产,要人,有人就有经济活动,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增长。所以红安县南的工业园区不怕大,就怕小。招不到企业,红安自己建设厂房出租给外地企业,武汉长江新城的建设,必然有企业外迁,红安觅儿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首选。一是近,二是产业配套逐步完善。所以红安县南新城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建设,当然地方政府出台惠民政策,对外开放是前提条件。
4.依靠高校吸引人。武汉商贸学院红安校区就开了个好头,我们计算一下,红安校区三年后至少有1500人的规模,学生是纯消费群体,一个学生一年的生活消费平均是2万元,1500人可以带动3000万消费。养活一个小小的觅儿街绰绰有余,觅儿街生意好做了,做生意的人多了,又能进一步带动消费,而且学校周边的房产经济会迅速发展起来,在高校边居住,我想是每个人的理想吧。所以红安要继续招商引资,争取引进更多的高校分校,同时建议将红安三中整体迁移至红安觅儿。
5.依靠旅游吸引人。一个旅游县,自身人口可能不足30万,可是他全年的流动人口可能达到300万,外地人旅游要住,要吃,这种旅游活动对经济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红安要尽快打造七里坪,建设湖北的丽江,将现今七里坪镇区的房子全部拆除,迁移到悟仙山东面,建在未来红安到檀树一级公路的旁边,让老镇区和新镇区分开,保留老镇区古建筑。在拆迁地建设瓦房民宅古建筑,把整个大别山地区的古建筑摄影保存下来,按照将军影视城的方式,再建设一座七里坪古城。既可服务影视行业,又可旅游。最好是不要收门票。
6.依靠服务业吸引人。旅游业是服务业之一,大服务业甚至可以完全养活一方经济。红安离武汉,特别是县南乡镇离武汉更近,更要发展服务业,县南的太平桥镇要发展特色农家乐,搞特色招牌菜,吸引武汉城区人来跨境吃饭。太平桥镇的十八洞可以建设改造为主题酒店。太平桥街道要发展浴足按摩等服务业,服务县南工业园和阳逻工业园等老板。
总之,红安未来发展把握在红安人手中,只要红安人齐心,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红安工、农、商、服等各行各业繁荣昌盛的景象。未来不是梦,红安人加油吧!
大别山188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