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扬帆正当时 ——缙云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纪实
| 招商动态 |1970-01-01
缙云
缙云,地处丽水市的北大门,建县1300多年, 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之美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缙云,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千年石城历久弥新、耕读家风绵延相传。
缙云,是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影视城、首批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迈进新时代,
这片古老的土地迸发出
全域旅游发展的无限生机。
蓝图绘就,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全域旅游,
是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
缙云用如椽巨笔勾画点睛,
全县上下同欲落墨晕染。
起笔,苍遒有劲。2004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用“缙云仙都美,还有黄帝文化”赞叹缙云。多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坚持全领域谋划,全产业融合、全系统推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研究出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系列政策和方案,明确每年3000多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构图,意境高远。编制《缙云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心五板块”——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黄帝文化养生板块、耕读古镇休闲板块、户外运动休闲板块、多彩民俗体验板块、高山生态度假板块,绘就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落墨,不遗余力。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体制改革,设立“全域办”,乡镇设立旅游工作办公室。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所、旅游警察有效运行,全域统筹、城乡联动、部门合力,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浓墨重彩,谱写 “美丽花园”新篇章
全域旅游,
是一本厚重的书籍,
缙云不惜浓墨重彩,
奋力谱写美丽篇章。
创5A引领,打造旅游核心产品。仙都景区创5A,彰显“缙云速度”,40个单位通力协作,23支施工队伍日夜奋战,26个重点项目仅不到10个月就完成建设,仙都面貌焕然一新,5A级旅游景区呼之欲出。河阳古民居、岩下石头村4A级景区创建紧锣密鼓,五云、新建、三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如火如荼,46个A级景区村庄笑迎八方客,旅游产品丰富多彩,魅力十足。
扩大招商引资,旅游项目纷纷落地。近两年,在建旅游项目75个,总投资70.7亿元;超5000万元的旅游招商引资项目20个,总投资34.8亿元。石头城文化主题酒店、普化源高山滑漂、蛟龙大峡谷、西寮地块五星级酒店、羊上运动休闲基地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
户外运动兴起,绿道串起山水风情。户外驴游、低空飞行、山地越野等成为时尚新宠,运动赛事蔚然兴起。缙云仙都风情绿道成为“浙江最美绿道”,24条经典驴道、古道广受好评,400公里城乡绿道加速建设。山清清、水幽幽,云淡风清洗碧空,美丽绿道成为市民与游客观景、休闲、健身的绝佳场所。
推进“厕所革命”,公厕摇身变“网红”。近两年,投资近5000万元,城区40座公厕全部更新。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9座,17座达到3A级标准,29座设有第三卫生间。“一厕一景,一厕一品”,设计建设充分融入本地元素,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最洁净厕所”。
共建共享,打开“两山经济”新通道
全产业融合,
全要素配置,
在缙云,
全域旅游成为全民共享的金饭碗。
集聚要素,完善公共设施。旅游交通快速发展,公共交通、旅游专线、汽车租赁互为补充,实现县城、交通枢纽和旅游景区的无缝衔接。美丽公路风景怡人,公路服务站温暖旅人心。缙云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缙云智慧旅游在线”全天候运行,全县景区(点)无线、通讯信号、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
提升底蕴,打造文化品牌。黄帝祭典、张山寨七七会、迎罗汉列入国家非遗。建立“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推出年味游、民俗游、节庆游、红色游等特色线路。定期举办美食节庆和美食评选活动,创新推出黄帝养生餐,缙云烧饼入选中华名小吃,成为丽水金名片。
产业融合,实现旅游富民。五水共治、全域洁净、六边三化三美,孕育出美丽新农村,促进农旅、水旅、林旅等产业融合。全县建成了一大批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德菲利生态农业庄园、小强家庭农场、笕川花花世界等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舒洪杨梅节、东渡葡萄节等节庆打响农旅品牌。一业兴、百业旺。旅游带动了民宿等产业风生水起,仙都景区内168家民宿实现集聚发展。2017年,缙云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2.9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8.1%,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6%。
绿色发展,全域旅游,缙云全县上下内生动力空前强大,我们将在习总书记“丽水之赞”的激励下,以浙江大花园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新时代“诗画浙江”的缙云样板。
长风破浪行,扬帆再奋发……
缙云发布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